爱断食的注意了!顶刊研究提示重大风险
发布时间:2025-08-05
华大细胞
BGI Cell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简称IF),又称每日限时进食,是一种通过周期性调整进食时间改善健康的饮食方式。饮食对生理有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间歇性禁食凭借其简便易行的特点,迅速成为减肥圈和健身界的"网红"饮食法。从硅谷精英到都市白领,越来越多人尝试通过16:8或5:2等禁食方案来控制体重。然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Filip K. Swirski团队在发表在《Immunity》上的一篇科学研究却为这一热潮敲响了警钟:禁食时间过长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禁食如何重塑免疫防御
研究团队通过严谨的动物实验证实,禁食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导致皮质酮释放增加。该研究发现,皮质酮通过上调单核细胞表面CXCR4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幅达4倍),促使单核细胞从外周血快速返回骨髓。实验数据显示,禁食4小时后,循环系统中的单核细胞数量即减少90%,24小时后几乎完全消失。这种由HPA轴调控的免疫细胞迁移现象,揭示了机体在能量限制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机制。该研究表明饮食,特别是饮食的时间动态平衡调节单核细胞寿命,从而适应外部压力。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Immunity )
复食后单核细胞的异常应答
研究发现,当禁食24小时后恢复进食,骨髓中的单核细胞会在4小时内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然而,这些经历"骨髓冬眠"的单核细胞表现出明显的转录组改变:II类抗原呈递功能下降,干扰素β(IFN-β)重组蛋白活性降低,但促炎性特征增强。动物实验证实,这种功能异常的免疫细胞群会显著削弱机体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并导致更高的死亡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持续循环的禁食-进食模式可能导致单核细胞表观遗传修饰的长期改变,进而影响免疫记忆的形成。
禁食重组白细胞分布格局(图源自Immunity )
未来展望
该研究着重探索了禁食和复食对单核细胞动态和稳态的影响及其机制。该研究提供了禁食和再喂食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首次阐明了禁食通过HPA轴-CXCR4通路调控单核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为理解饮食模式与免疫功能的关联提供了新视角。虽然禁食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预防疾病,但长时间禁食和重新进食的习惯是有限制的,或者至少是有代价的。该研究发现长时间禁食会引起大脑的压力反应,对免疫细胞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这将不利于抵抗感染,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科学提示
科学再次提醒我们:任何饮食法都是一把双刃剑。间歇性禁食或许能带来短期代谢改善,但过度禁食可能付出免疫代价。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平衡与适度才是永恒的真谛。
参考文献:Janssen H, Kahles F, Liu D, Merad M, Nahrendorf M, Swirski FK. Monocytes re-enter the bone marrow during fasting and alter the host response to infection. Immunity. 2023;56(4):783-796.e7. doi:10.1016/j.immuni.2023.01.024
注:本文内容仅作科普分享,不可替代专业医疗建议。患者治疗决策需经正规医疗机构评估。